宣威火腿历史文化
-
宣威文化—解密宣威火腿是如何腌制而成的
正宗的宣威火腿,永远是这么一种名声火暴,吃起来更令人永远难忘的味道。在宣威农家人的屋里,却是家家户户都在墙壁上挂着 好几只,令人望着就心生羡慕。
-
卓琳父亲与宣威火腿的革命史
宣威火腿名列中国三大名腿之一,数百年经久不衰,蜚声中外,其色香味美,营养丰富,风味独特。但关于宣威火腿的历史,以及宣威火腿和邓小平夫人卓琳等的故事鲜有人知,请和我们一起,走进宣威火腿,了解它的神奇魅力。
-
老火腿肉嫩香浓宣威民间菜等你尝
《吃在曲靖》歌中,豪爽的滇东汉子唱到:香,你香我呢香,宣威老火腿全天下最香……
-
卓琳出身云南宣威巨商之家
卓琳,原名浦琼英,原为云南省宣威市榕城镇普家山村人。出身于当地一位巨商之家(其父浦钟杰,字在廷,是名震西南著名的民族实业家,云南有名的火腿大王,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,获五等嘉禾奖章)。
-
宣威风光
在祖国西南气势磅礴的云岭山脉乌蒙山麓,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,她山清水秀、物产富饶、阡陌流金、人杰地灵。这就是邓小平夫人卓琳的故乡, 火腿之乡—宣威市。
-
关于宣威火腿的起源
关于宣威火腿的起源,至今尚无定论,旧志记载清雍正五年设宣威关,物以地名,即称“宣威火腿”。不过,它真正名扬天下,则要感谢卓琳(邓小平的第三任妻子)的父亲浦在廷—20世纪初他创办商号,并得孙中山题赠“饮和食德”,使宣威火腿更广为人知。
-
【涨姿势】作为宣威人,你知道“宣威”以及“宣威火腿”的来历吗?
明朝大军马不停蹄地到了入滇第一重镇,为了“宣播朝廷威德”,傅友德马鞭一挥,将这个重镇设为“宣威关”。这就是“宣威”的由来。
-
宣威火腿传统加工工艺
宣威火腿传统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鲜腿修割定形、上盐腌制、堆码翻压、洗晒整形、上挂风干、发酵管理等六个环节。
-
“火腿”名称的由来
火腿发明于宋朝,最早出现火腿二字的是北宋,苏东坡在他写的《格物粗谈·饮食》明确记载火腿做法,“火腿用猪胰二个同煮,油尽去。藏火腿于谷内,数十年不油, 一云谷糠。”
-
建国后宣威火腿的发展情况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,宣威生猪饲养和火腿生产发展较快。1954年成立县食品公司,由该公司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专营肉食品(包括火腿),当年销售原腿159.5吨,1959年达706吨,1977年922吨,1984年达1309吨。宣威火腿,曾于1955年7月至1958年12月因宣威县更名为榕峰县而改称“榕峰火腿”,此间,因更名而突然滞销。1959年,为维护“宣威火腿”声誉,云南省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,又…